4月18日,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“融合点”行动天津活动在天开广场举办。该活动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、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联合主办,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、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、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。
本次活动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,紧扣“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”主题,通过1场启动仪式、3场项目路演,精准对接天津市产业发展需求,全力促进科技创新“制高点”与成果转化“融合点”深度衔接,加速推动中国科学院优质科技成果在津落地,吸引了400余位嘉宾到场参与。
此次活动呈现三大显著特点。其一,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。活动中,34%的中国科学院院所来自京津冀区域,29个路演项目均紧密围绕三地主导产业布局,且参会科技企业也全部来自京津冀地区。其二,巩固深化院市合作成果。这是在“中科院院所进天津”等系列技术对接交流活动之后,双方联合打造的全新主题活动,对进一步深化院市合作意义重大。其三,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活动聚焦科技与产业融合关键节点,致力于将前沿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,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同时,此次活动还体现了“四多”的特色。一是多方式对接,通过现场洽谈、成果路演、专利推介、开发许可、技术服务、先使用后付费等多种形式,实现中国科学院成果与天津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;二是多主体参与,中国科学院院所、京津冀科技型企业、重点园区管理机构、技术转移机构、金融机构、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力量齐聚一堂;三是多领域覆盖,中国科学院推出2400余项拟转化成果和4.4万余件拟转化专利,涵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等多个领域;四是多层次开展,针对区域、园区、领域、企业等不同层级的成果承接需求,多层次多梯度开展供需对接活动。
近年来,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开展了大量合作。2021年5月,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,立足天津“一基地三区”功能定位,积极探索院市合作新模式,扎实推动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成果与天津市主导产业深度融合,以科技支撑助力天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此次活动前,天津市科技局广泛征集京津冀合作重点平台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的400余项技术需求,通过中国科学院大数据系统进行成果匹配,推动院企双方开展供需对接。截至目前,已有38项需求实现精准适配,12项需求基本达成合作意向。活动现场,8个项目成功签约,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、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、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7家院所及机构,与天津联科新材料有限公司、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,合同总金额达1.5亿元。
活动期间,围绕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电子信息三大技术领域,同步举办3场项目路演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、动物研究所、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23家中国科学院院所团队带来29项科技成果进行展示推介,为天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